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9年来,副中心生机勃发,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这背后,离不开北京市先后三次向副中心赋权,支持副中心运用市级赋权优化审批服务模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如今,“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体制创新成效不断显现,地区持续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
首次赋权打下建设基石
副中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有专责机构高效统筹北京市各方面力量,推动央地联动、市区联动、部门联动。2019年1月,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和管委会成立,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通州区委、区政府合署办公,赋予市级管理权限,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落实落地。
随后在2020年3月,首批30项市级赋权交由副中心管委会承接行使,内容重点围绕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落地,涉及规划、土地、建设、投资项目等市级审批权限。
副中心管委会规划编制处副处长荣光远表示,通过市级赋权,副中心可以直接面向企业和社会,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同时减少政府部门间协调程序,简化中间环节,有效打通市区两个循环,对压减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具有明显效果。
2020年4月23日,副中心管委会建设管理协调处完成了副中心管委会承接市级赋权后的首个事项审批,为北京通玉硬创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树木伐移手续。“我们充分发挥副中心管委会与通州区政府深度融合的优势,在流程中采取了建管处与区园林绿化局联审联批的模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全程网上办理,从受理到办结仅用1个工作日,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副中心管委会建设管理协调处工作人员杨艳景介绍,截至目前,可统计的通过首批赋权办理的事项达275件次。
第二次赋权深化运用成果
WilliamHill官方网站
2021年9月,市政府第二次对副中心赋权,共计123项,首次在自贸区范围内赋予产业发展环境类市级权力,并在承接主体上新增通州区,对于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首批赋权的基础上,副中心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需求。副中心管委会从市发改委承接的“年度投资计划办理”市级赋权,有利于加强对社会投资的精准引导和指导,改善投资调控和规范管理,更有效地推动副中心建设投资任务落实到位;从市规自委申请承接的土地利用、土地征转、土地储备等市级赋权,契合了副中心集中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集中管理需求,提高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办事人员的相关体验。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科科长徐敏介绍,区市场监管局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片区通州组团10.87平方公里范围内承接了市级赋予的食品(含保健食品)生产许可事项。副中心充分利用地域管辖以及日常监管优势,与企业建立扁平化服务联络机制,做好企业服务。
2024年8月,辖区“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白玉食品有限公司提出生产车间改扩建需求,区市场监管局第一时间响应,并邀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专家团赴企业进行前期调研指导。如今,该企业新扩建车间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年内可投产使用,投产后预计产能提升100%,节省人工成本30%。
第三次赋权成就副中心新样态

时间来到2023年1月,市政府赋予城市副中心新一批市级行政权力184项。通过三次市级赋权,扣除重复事项后,副中心实际累计承接308项市级赋权,其中副中心管委会承接178项,占58%;通州区政府承接130项,占42%。
2023年年底,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顺利投用,就离不开市级赋权的作用。杨艳景介绍,为了顺利推进消防验收,副中心管委会梳理项目信息、出台工作方案,邀请业内专家,选聘第三方技术服务单位,深入项目现场,组织消防检查,联动市区部门、解决疑难问题。
整个消防验收历时4个月,期间组织了11次大规模消防检查,梳理反馈共计867条意见,召开20余场专题会议,保障了三座文化地标以最高标准和最好质量与市民见面。事后,副中心管委会收到了建设单位的感谢,对在消防验收期间给予的支持表达了高度认可。
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市级赋权是副中心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体现了举全市之力建设副中心的改革意图,赋予了副中心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对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副中心将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以更高效率、更高水平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